Page 57 - 附中青年142__頁面
P. 57
《小隔離法》與黑人家園政策並行促使社會風氣加速惡化,在某些公共場合紛紛豎立
起黑人禁止進入的標語,除非有許可證,黑人不能跨越白人區工作、從事商業活動。搭乘
交通工具時,黑人與白人必須分開乘坐,白人搭乘白人巴士,黑人搭乘黑人巴士,連救護
車都是分開使用的,而在人手相對不足的醫院,黑人得不到比白人更好的救護資源。在教
育方面,政府投注在白人學校的資金是黑人的十倍以上,黑人家園中的高等學校嚴重不足,
白人卻可以自由選擇校區。這些非白人族群雖然領有南非國籍,卻未曾好好以公民身分被
對待,成為不平等政策下的受害者。
戰後的南非人民好不容易在民主抗爭中重獲自主權,卻在政府不當施政下引發人與人
互相仇恨、對立,長久以來人們所企盼的和平慘遭犧牲,讓整個社會承受極高的代價。
南非模式:修復式正義
依循第三次民主化的浪潮,南非的轉型正義工程逐漸有了初步動機。先是在國民黨與
支持武裝抗爭換取平權的非洲國會聯盟達成初步共識,訂立新憲法、組織憲法法庭。在
1994 年由黑人領袖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後,廢除了推行 40 年的種族隔離法案,於隔年成
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走出了異於其他國家的南非式轉型正義。
將過去政府的迫害進行責任歸屬是多數國家轉型正義中的過程,南非也不例外,隸屬
於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之下的人權侵犯事件調查委員會(Committee on Human Rights
Violations)便承擔著這樣的責任,就隔離政策實施期間人權遭受侵犯的案件,找到或相
關證人,經由證詞與史實證據的比對還原受害者受害的真相,以還給這些受害者清白,並
由重建委員會(Committee on Repa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給予支持與協助、回
復人權尊嚴、給予賠償等措施。
「有條件的特赦」是南非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環,根據《促進國家統一及和解法案》中
規定,加害者若願意申請特赦,必須公開、坦承其侵犯人權的事實,並接受相關單位的調
查,只要確定加害者是受政治動機所驅使,而非私人恩怨所犯,在一年內主動將全部案情
供出者都可以獲得特赦。這麼做不僅給予加害者重新反省的機會,讓他們有權利訴說自己
的遭遇,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對話,撫平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隔閡,不再只是仇恨和敵視,
面對過去傷痕累累的歷史,人們得以用更和平、博愛的角度去關懷社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