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22

詞輕佻、妨害社會善良風俗,或是為匪宣傳、含有政治暗示、挑撥政府和人
                    民的感情等。歌曲只要被冠上任何一個原因,就難以發行。
                       雖然當時國民政府推出許多熱血沸騰的反共歌曲,但是外省人還是喜歡
                    哼唱家鄉熟悉的歌,因此這個年代很多歌謠都是來自香港和上海的著名歌
                    曲。1955 年起,台灣翻唱上海或香港時代曲的唱片大量上市。很受眷村歡迎

                    的國語歌手紫薇等人,也開始在電台節目中演唱這些上海老歌。例如《魂縈
                    舊夢》、《何日君再來》、《蘇州河邊》、《等著你回來》、《岷江夜曲》、《西
                    子姑娘》等歌。然而,這些歌曲也被當年的國民政府也以作者滯留匪區、不

                    得附匪而歌,或是以詞句頹喪、影響軍心等理由禁唱。其中最有名的上海老
                    歌《何日君再來》更被解釋成帶有期待共產黨的八路軍再來的意味而遭禁。
                      1958年國民政府頒訂出版法,加強禁歌管制政策,越來越多歌曲遭到禁止,
                    連當時風靡全球的英文老歌《Seven Lonely Days》,翻唱成臺語版和國語版〈給
                    我一個吻〉也遭禁唱,理由是接吻妨害善良風俗不能被鼓勵。而當時翻唱許

                    多日文歌曲的知名台語歌手文夏,唱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心聲如《媽媽我
                    也真勇健》、《黃昏的故鄉》、《媽媽請妳也保重》等,其中《黃昏的故鄉》
                    是當時身在海外無法返家的台灣人最常唱的歌,節錄歌詞如下: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 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單若來到異鄉 不時也會念家鄉
                         今日又是會聽見著喔 親像塊叫我的



                       但這些歌曲都被禁唱,理由是歌詞「不健康」、「含有日本東洋曲調」
                    和「在軍中想念媽媽會懷憂喪志」等。

                        1960 年代是一個矛盾的年代,政府禁歌越來越嚴,臺灣國語歌曲創作卻
       關
       不            也創造出第一個黃金時代。60 年代初期,紫薇以《回想曲》和《綠島小夜曲》
       住
       的            風靡全國,成為台灣首位國語歌曲唱片紅歌星;而在軍中康樂隊走紅的美黛
       歌
       聲            也在那時以由《東京夜曲》改編成的《意難忘〉》席捲歌壇。





       20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