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20
《雨夜花》對台語流行樂壇來說,絕對是最為重要的歌曲之一,因為這首
歌,從此奠定了台語歌曲以憂傷、哀怨為基調的曲風。這首由周添旺作詞、
於 1934 年發行的《雨夜花》,靈感來自於在臺北工作的周添旺,有一天晚上
偶然在酒家遇到了一位酒家女,離開故鄉來到臺北討生活,結識了一位男子
卻又慘遭拋棄,無臉回到家鄉只能淪落風塵的悲慘遭遇,因此有感而發,寫
下了這首臺灣經典民謠。歌詞中的「雨」、「夜」、「花」,都有著蕭瑟淒
涼的意象,暗喻著女子如同一風雨中飄零的落花,遭人踐踏蹂躪。而這首歌
不僅寫出了孤弱女子慘遭拋棄的境地,更是象徵著日本殖民下的臺灣,人民
受到的種種壓迫與辛酸,無依無靠只能受人欺侮,大約也是因為這樣大環境
使然,而《雨夜花》又唱出了千千萬萬台灣人民的心聲,才使的這首歌廣為
傳唱、歷時不衰吧!
然而如同《望春風》所遭受到的命運,在皇民化時期的思想控制政策下,
《雨夜花》被改成《榮譽的軍伕》,成為日本政府鼓勵台灣人上戰場支援二
次大戰的歌曲。所謂軍伕,是部隊中階級最為低下的一群,他們不能算是軍
人,因為上戰場殺敵的軍人是榮耀的,這些由日本下轄殖民地的人民充當的
軍伕,只能負責部隊中的最低下的雜役,形同砲灰!念及此,就算經過改編
後的《雨夜花》,節奏加快,如同雄壯的行軍曲,深藏其中的哀怨與淒楚,
卻仍是濃烈的不可抹去……。
1930 到 1940 年代,可說是臺灣臺語歌謠最燦爛的年代,日本殖民政府對人
民的壓迫,反倒激發出了音樂家蓬勃的創作力,因而有了這一首接一首扣人
心弦的臺語民謠,即使其中有許多歌曲在皇民化的思想控制下,被改編的面
關
不 目全非,甚至是禁播禁唱,但再多的禁令,也抵擋不了歌曲所承載的濃厚情
住
的 感與寄託,仍會有許多人,在每一個小小的角落裡,輕輕地唱起那樣的旋律、
歌
聲 哼起那樣的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