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19
春風盡處何所愁─《望春風》 payoff / issue 138
「獨夜無伴守燈下 春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 看著少年家
果然漂緻面肉白 誰人家子弟 日治時代
想欲間伊驚歹勢 心內彈琵琶……」
《望春風》絕對是所有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民謠之一,還曾 1940
被票選為最受歡迎的經典老歌之一。《望春風》由鄧雨賢作曲、
李臨秋作詞,1933 年由臺灣最老牌的唱片公司古倫美亞發行。
據說這是作詞家李臨秋從西廂記「隔牆花影動,疑似玉人來。」 1960
而來的靈感,述說一位正值青春年華、待字閨中的少女,偶然
間邂逅一位翩翩少年,情竇初開的青澀戀慕,反映出當下男女
自由戀愛初興起的社會風氣,由於旋律好記好唱、歌詞簡單易
1980
懂,很快便成為風靡大街小巷的「超級流行金曲」,直至今日,
說到台灣民謠,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響起的,也是《望
春風》優美動聽的旋律吧!這首歌不僅曾被台大學生當作地下
1990
校歌,許多旅居國外的臺灣學子,每每思鄉情切之時,也會唱
起這首《望春風》以排遣思鄉之苦。只可惜在 1940 年代,二
次大戰爆發,日本殖民政府為了貫徹皇民化政策,將〈望春風〉
改寫為日本歌曲《大地は招く》( 大地在召喚 ),不僅將節奏加
快,有如行軍的步伐,歌詞中屢屢出現「亞細亞」、「五色旗」,
甚至是「將身體奉獻給國家」等字句,毫不保留地展現出日本
當局意欲同化台灣人民的企圖,卻也因此使得了〈望春風〉一
曲原本的溫柔情思全被抹煞了。
時代悲歌─《雨夜花》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 每日怨嗟 花謝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 花落土 有誰人倘看顧
無情風雨 誤阮前途 花蕊哪落要如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