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37

面對此事,教師們發起了運動來抵制不合理的課綱微調,公民教師行動                                            payoff  / issue 138
                       聯盟、公民覺醒聯盟成員,於二二八當天發起「飢餓 28 小時」靜坐行動,
                       就在教育部的大門口。訴求是守護台灣的公民教育,要求教育部撤回 2 月 10
                       日剛發佈的微調課綱公告,重新啟動公聽會程序。他們認為教育部不顧學界

                       和民間團體的反對聲浪,強行通過所謂的「微調」,那麼大家將以「公民不
                       服從」的方式抗拒這個外行主導、政治目標顯著的課綱。要求的不多,只是
                       希望可以拿回屬於我們的權利。如果就連社會科的課綱微調,都不能夠由歷
                       史專業,或是公民專業的學者教授們參與其中,那在未來,還有什麼是我們

                       可以憑藉自己的意識去決定的?
                         然而,在一些文章當中有提到這次的課綱微調有「去日本化」、「去台
                       灣化」以及「中國化」的嫌疑,在比對了課綱調整前後的資料後,我認為其
                       實大部分的內容是根據事實所做的增減,這當然是不能被否認的,像是在台

                       灣史中,國際競爭時期就將「漢人來台」特別加進去,批評者認為這是強調
                       「與中國的歷史連帶」,並會對大航海時代內容產生排擠效應。不過從另個
                       角度,移墾漢人湧入,也確實是當時臺灣人口結構重要的變遷,納入課綱中
                       或許也是情有可原。但被更改的地方都有一個一致的導向,把想要讓大家知

                       道的部分放大,不想多提的比例就縮減,例如在清朝統治時期和日治時期的
                       部分,前者將「中法戰爭」展開,特別強調劉銘傳領政期間「官民一體,在
                       淡水擊退法軍」的事件。還強調了清治之下台灣的「現代化建設」,如電報、






                                                                                                   3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