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34

本次歷史課綱調整內容





                    文 / 盧隆川










                       中國古代君王重視歷史、設置左右史官,無不是希望流芳百世,照實著
                    史的史官因而得罪皇帝的這種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遷就曾經因為《史
                    記》中的內容而觸怒漢武帝。歷史替古人塑造形象及地位,也讓後人了解自
                    己所不知道的過去。現代的歷史教育更是深深地影響著學子對國家過去的了

                    解與認同。解嚴後,臺灣民間的「本土化」風潮盛行。在李登輝和陳水扁兩
                    位總統任內,政府也推動許多正名運動、推廣鄉土觀念,同時也將戒嚴時期
                    歌功頌德的歷史教育內容做了更動。
                       今年二月,教育部也調整了高中歷史課綱,目的是為了「去日本化」和

                    「落實憲法」。為勘誤與調整課綱內容,教育部組成從未有過的「檢核小
                    組」,由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曉波擔任召集人,成員有佛光大學中文系教
                    授謝大寧、台大政治系教授包宗和與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等學者。但
                    整個修改過程有許多瑕疵:在程序方面,課綱修改時課發會必須舉辦公聽會,

                    調查基層教師對修改內容的意見,但教育局發佈公文距離公聽會只有四天時
                    間,會前通知十分倉促。開會時準備的會議資料內容不足,會後更不願意公
                    布會議錄音內容;另外,在檢核小組的所有成員中,竟然沒有任何一位具有
                    臺灣史專業,卻對課綱做了如此大幅度的修改,調整內容精確度令人存疑。

                    如此不尊重史實且違反歷史專業的課綱更動引起多位歷史學者不滿,連署向
                    教育部表示抗議。
                      本次臺灣史課綱調整的內容包括既有的四大主題:早期臺灣、清朝統治






       32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