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校友會 數位典藏系統

信物特展

附中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信物特展

校旗

老校旗

老校旗

民國37~70年左右,
旗幟尺寸136cm * 102cm

舊校旗

舊校旗(臺)

版本1, 民國70~90年左右,
旗幟尺寸120cm * 90cm (標準旗)

舊校旗

舊校旗

版本3, 民國80~90年左右,
旗幟尺寸144cm * 96cm (正六號旗)

新校旗

新校旗 (現行官方正式版)

民國80年~今,
旗幟尺寸144cm * 96cm (正六號旗)


附中的校旗制定於學校初創的民國三十七年,是附中現今各種「信物」中最早的,設計者為當時的訓導主任張守仁老師。這面校旗隨著時間的嬗遞,一直沿用下來,除了校名從省立師院附中變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民國五十六年七月)之外並沒有改變。而首面全銜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校旗啟用於民國六十八年。直至前校長黃振球先生覺得「校旗上應該要有校徽」,便指示學校美術教師沈允覺老師設計了一面新圖樣。

舊校旗採取紫紅底色(亦有校有稱酒紅色、絳紅色),是表示附中學生的熱血、活潑向上之生命力及豪放磊落的性格。中央三條黃色橫槓,「三」在中文裹有「多」之意,象徵附中培育的人才眾多,而黃色是中華民族的「正色」。至於校名採白色,則代表高尚潔白的心靈。

新校旗是由使用多年的班旗約於民國八十年代改制而成,旗子尺寸為正六號旗,圖案上保留了原始校徽的白色同心圓、舊校旗的三條黃色橫槓,配色除底色略作調整外涵義均沿襲舊校旗,另外再配上一把帥氣的長劍與一支典雅的毛筆,象徵附中人允文允武。

附中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信物特展

班旗

H562班旗

老班旗三位數班號範例

H562 (高中部46屆, 民73~民75),
旗幟尺寸112cm * 84cm

H980班旗

新班旗三位數班號範例

H980 (高中部62屆, 民88~民91),
旗幟尺寸120cm * 80cm (副六號旗)

H1232班旗

新班旗四位數班號範例

H1232 (高中部71屆, 民97~民100),
旗幟尺寸120cm * 80cm (副六號旗)


早期的班旗為各班自行設計,其圖樣可於當時的畢業紀念冊中發現。現行之班旗啟用於民國六十二年,由當時的學務處訓育組長王熙儀老師繪製。有別於新校旗,班旗較小為副六號旗,且周圍特別加上一圈黃色流蘇以便區隔。因本校獨特的「累進班號制」,班旗對於附子們來說格外具有意義與價值,但多年來歷經數次廠商製版、校方重繪改版,在字體、圖案線條、旗面大小上已與原版有諸多差異,尤其班號的字體更有五種不同的版本,例如:民國七十年代左右極為特殊的手繪班號字體(有三種相似版)、而八十年代後的三位數班號較四位數班號來的瘦長圓潤、字體也較大。故校方於民國一百零二年(66週年校慶)委託校友1232周彥辰重新校定色彩、製作校旗與校徽的向量圖形,經多方考究後,訂定出校徽、校旗及班旗的統一版本。這就是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圖案了。

特別感謝H332 金家瑜、H348 翁文興、H414 徐海鴻、H562 古爵誌、H571 林奕華、H571 鄭聲平、H980 林峻緯、H1232周彥辰提供班旗作為數位化製圖原稿。

老班旗字體

老班旗字體

新班旗字體

新班旗字體

附中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信物特展

校訓

附中校訓 黃澂校長 筆

人道、健康、科學、民主、愛國

附中人對於五大校訓都能朗朗上口。但此五大校訓的訂定過程頗值得一提。 早在宗亮東校長初掌附中時,即希望為附中樹立優秀的精神和校風,於是委請當時的訓導主任張守仁老師草擬訓導方針,在「禮義廉恥」的共同校訓下,另外制定「六大信條」作為附中學生遵循的方向。這六項分別是「附中學生是謙恭有禮的,附中學生是正直勇敢的,附中學生是勤學認真的,附中學生是篤實力行的,附中學生是活潑健康的,附中學生是清潔整齊的」。到了黄澂先生接任附中校長之後,認為六大信條太長,另外打算以簡潔明快的字句來代替,於是在民國四十年十二月,向全體老師徵求意見。經過三個多月的討論,在十數種建議中,將各種提案的精神彙整為「人道、健康、科學、民主、愛國」五項,並於民國四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的校務會議中正式訂為附中校訓。黄校長並於八週年校慶時,為文闡述校訓的精義及實踐情形:
一、人道:這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其要義在於行仁,行仁即是救人、愛人、服務、互助。推廣而言,便是博愛。附中之所以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建立班級制度與校友會,配合政府及社會發動各種救災、勞軍等服務工作,都旨在培養學生互助、合作、服務、救人的德行。
二、健康:健康是快樂的泉源,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偉大的事業。中等教育正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其能否擁有健全的心理與強健體魄,實攸關個人幸福與國家興衰。附中對健康教育,素極重視,諸如運動場的擴建、體育器材的添置、體能分組教學的實施、課外活動的推展、舉辦學生健康普檢與疾病矯治等,對於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助益。
三、科學:目的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冷靜客觀的智慧,並傳授學生利用厚生的知識。科學精神是一種研究精神。附中亟謀改革注入式的陳舊教學方式,代之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教學,再配合實物、圖表、模型以及視聽器材等,使學生學習如何觀察、探討、實驗,以求得真知識。
四、民主:民主政治乃當前人類經營群體生活的高度藝術表現,它所蘊涵人生而平等的原則,實具有崇高的倫理價值;而它所標榜的自由精神,更能促使人類自重自尊,免於盲從奴役。附中親切的導師制度,說服重於權威、獎勵重於懲罰的訓育精神,使學生能培養充分的理性與自尊,也使其個性與才能得以發揮,但知節制自治。
五、愛國:個人的生存有賴於國家提供安全保障,為國服務、犧牲的觀念也必須善予培養。民國三十九年,海南島失守、舟山群島繼陷,附中即率先發起組織「反共抗俄工作團」,投筆從戎人數,居台北各校之冠。其他如慰問先烈遺族、濟助義胞、捐獻救國等表現,亦均不落人後。
「人道、健康、科學、民主、愛國」的校訓確立後,這些信條後來被醒目的鐫立在舊南樓的入口旁,在潛移默化中,附中自動自發、自重自愛的校風,遂亦形成。   
總之,黃澂校長治校時期,正是國民政府經歷了失去大陸河山之痛,全力推動「明恥教戰」、「反省革新、雪恥復國」的時代,附中的「新政」,應可視為這個大潮流的一支。只是當時整個社會大環境籠罩在威權統治、反共抗俄的緊張氣氛下,而黃澂校長卻儘可能提供一個讓老師與學生們「作該做的事」、「不培養奴才」的發揮空間,殊屬難能可貴。

附中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信物特展

火鳳凰

火鳳凰原稿


根據火鳳凰原創者H805洪兆宣學姐回憶,在高二下(民國八十四年)某徵稿活動投出此稿件,火鳳凰繪製於一張筆記本紙上,且非常小巧精緻,而保存於附中文書組之原稿掃描檔僅有200*200px。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中正樓正面外牆翻修完成,將火鳳凰圖案貼為壁畫(比例與細節與原稿稍有不同),成為我們今天校園美麗的一景;同年十一月,火鳳凰圖案校方依商標法申請並取得服務標章專用權並發行一系列火鳳凰紀念品,成為附中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圖騰,有著「浴火重生、迎向未來」的意涵。民國一百零二年八月,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將火鳳凰列入典藏,商請原創者H805洪兆宣學姐、H1327余以凡學長協助重新製圖;並於民國一百零五年,兩種火鳳凰版本(中正樓壁畫版, 原稿)正式向量化完成,成果交付校方保存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