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專案宗旨與背景

附中創校七十多年來從未有一套完整的文物與歷史保留制度,本專案計畫希望藉由數位典藏的方式將蒐集正在消失的文物、文件與歷史保存考證並還原之,同時配合口述歷史及相關資料的考證、畢業紀念冊等文本的數位化,期待建立一個如博物館般的附中線上典藏平台,不僅讓學弟妹認識以前的附中,也能讓老校友們聯繫上彼此、傳承附中精神,為附中精彩的校史再添傳奇!
About HSNU Alumni DIGITAL ARCHIVES
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附中創校七十多年來從未有一套完整的文物與歷史保留制度,本專案計畫希望藉由數位典藏的方式將蒐集正在消失的文物、文件與歷史保存考證並還原之,同時配合口述歷史及相關資料的考證、畢業紀念冊等文本的數位化,期待建立一個如博物館般的附中線上典藏平台,不僅讓學弟妹認識以前的附中,也能讓老校友們聯繫上彼此、傳承附中精神,為附中精彩的校史再添傳奇!
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執行團隊:請參見 信物數位典藏團隊
結案報告:.pdf下載
將校徽、校旗、班旗、火鳳凰、小錦旗等信物翻拍丈量後使用Adobe Illustrator向量化重新製圖,以Pantone色票校訂顏色、同時訂定標準印刷CMYK色碼與一般使用之RGB色碼,並追溯其相關歷史,最後將配合數位典藏平台、發放典藏光碟至母校各單位及公告至附中官網以及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信物特展中予以永久保存並呈現。
類別 | 典藏名稱 | 建檔時間 | 相關資訊 |
---|---|---|---|
校徽 | 最早附中徽章 | 2014.07.16典藏 | 民國36~40年左右 |
校徽 | 圓校徽 | 2015.01.17典藏 | 民國37~70年 |
校徽 | 圓校徽(大附中) | 2015.02.10典藏 | 民國52冬~70年 |
校徽 | 梅花版校徽 | 2013.03.20典藏 | 民國60年~今 |
校旗 | 老校旗 | 2013.11.28典藏 | 民國37~70年左右 |
校旗 | 舊校旗1 (台) | 2013.12.06典藏 | 民國70~90年左右 |
校旗 | 舊校旗2 (臺) | 2013.12.06典藏 | 民國80~90年左右 |
校旗 | 舊校旗3 | 2013.09.03典藏 | 民國80~90年左右 |
校旗 | 新校旗 | 2013.08.28典藏 | 民國80年~今 |
班旗 | 老班旗 | 2013.11.12典藏 | 民國63~80年初 |
班旗 | 新班旗 (三位數班號) | 2013.08.29典藏 | 民國80~89年 |
班旗 | 新班旗 (四位數班號) | 2013.08.29典藏 | 民國90年~今 |
小錦旗 | 附中標準小錦旗 | 2013.12.13設計 | H1232周彥辰設計 |
小錦旗 | 校旗版(刀&筆&校徽)小錦旗 | 2013.12.13設計 | H1232周彥辰設計 |
火鳳凰 | 火鳳凰 文書組原稿版 | 2016.03.30典藏 | 1995年,H805洪兆宣原創 |
火鳳凰 | 火鳳凰 中正樓壁畫版 | 2013.10.01典藏 | 1997年4月,中正樓 |
2016.03.30全部完成 |
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執行團隊:請參見 畢冊與文本數位典藏團隊
執行辦法:(參見下方說明)
執行進度:掃描進度總表,截至2021.03.10總建檔頁數達到50,134頁、數位化完成之文本達328本
透過母校圖書館及校史室的合作,除了既有典藏的畢業紀念冊與相關文史資料外,藉由全球各地附中校友會、校友們協助,希望能補齊各式史料並數位化保存之。現有附中圖書館的畢業紀念冊與典藏資料缺漏相當嚴重,民國60年左右以前的畢冊更是幾乎沒有典藏,願此專案計畫補齊缺漏,並及時以數位化的方式保存下這些逾半世紀的珍貴紙本資料、另外相關文本及各式印刷品的數位化也是由此階段專案計劃執行之。
文本的典藏,不外乎就是將紙本掃描起來以電子檔保存,但是該如何掃描、規格如何訂定與檔案如何有效管理都是大學問。其間我們參考了國家數位典藏計畫、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政策、臺大、臺師大及文化大學數位典藏之成果,並與母校圖書館及校史室合作,花費3個多月擬訂出第二階段數位典藏計畫之執行辦法,同時透過多位律師之專業協助,擬定與母校之合作備忘錄。史料與文本方面,我們將老照片、校史、畢業紀念冊、新附中、附中青年、附中人、班刊(凌韻、墾、曦華等)、附友季刊/會刊及附中相關重要文史資料等納入典藏範圍,並依圖書館及校史室之典藏清冊調閱保存良好之文本,缺漏部分再向校友徵集。關於現場執行之工作人員,我們招募大學與高中在學之學弟妹以課餘閒暇時間擔任掃描志工(提供誤餐費),同時以母校圖書館及校友會大學部基地為據點,由典藏小組長負責帶領。相關紙本原件經數位保存後,發現母校缺乏妥善的儲存設備,特購置大型專業防潮櫃兩座,校史室圖書館各一,以期珍貴史料原件永久保存。於設備與軟體方面,請教多方專家有關掃描器選購、電子書製作軟體和多媒體及網路設備之專業建議,經充分準備後我們採購了三部A3平台式掃描器、一部專業相片掃描器、五顆2TB行動硬碟及企業型網路儲存伺服器(NAS)保存並備份這些得來不易珍貴的史料。部分文稿已製作成為電子書,例如:新附中、附中青年及附友季刊等,目前均陳列於 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電子書庫,提供校友們線上閱讀。
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執行團隊:請參見 數位典藏平台系統團隊
執行辦法:(參見下方說明)
典藏系統:校友會數位典藏系統
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數位典藏系統、國家數位典藏計畫、Wiki維基百科,另外請教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教授、美國惠普資深工程師及多位圖書館專業之附友,藉由相關資訊工程及歷史專業人才,設計及架設典藏系統網站並成立維護小組專門維護之,建立專屬於附中人的線上博物館,願能如維基百科一般邀請所有附友一同編輯與豐富之。該系統擁有瀏覽所有附中文物、線上觀看電子書、研究校史、上傳老照片與撰寫文章等功能,同時保障校友會所有文史資料的資訊安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開發專案。目前系統屬於測試階段,釋出Demo v1供大眾測試使用,主要以電子書閱覽與本專案介紹為主;我們將蒐集使用者反饋之數據與建議,並擬定下一階段的伺服器硬體升級與系統更新走向,敬請期待!
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配合數位典藏平台,由校友會發起相關附中之文物徵集,拍照、掃描、記錄歷史並建檔保存之,而有特別意義之文物可另做向量重製與復刻;本階段專案計畫希望能與母校校史室及圖書館合作,擴展至舉辦文物展覽。
校友會數位典藏專案
執行團隊:請參見 多媒體數位典藏團隊
幾乎所有的附中校友對於「搖籃曲」的情感都是難以忘懷的。從校內唱到校外,從台灣唱到世界各地,可說是有附中人的地方就有搖籃曲。其世世代代地傳唱,在附中精神的發揚和傳承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目前,校歌版多元,從原始版、古典到各式搖滾版,或許是全世界最多版本的校歌也說不定;可是回歸到根本,我們往往需要的是一首音質清晰、具有代表性的官方版正式校歌。
校友會接續原先數位典藏專案計畫於2014.06.22第六次理監事會上增加提出多媒體的項目,計畫重製一首官方版校歌、上下課號角聲、收錄相關屬於附中的多媒體檔案(網頁連結),並再配合線上典藏平台保存之。
本階段專案計畫已提前於2014暑假開始執行校歌重製,由H1088陳信旭、H1232周彥辰、H1262游子緯、H1298江宜臻、H1300賴意中;而管弦樂版校歌尚未完成,此外MV的拍攝將會後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