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9
【1895】 payoff / issue 138
西元 1994 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臺澎予日本。臺灣民主國成立僅短
短十三天,丘逢甲、唐景崧等人紛紛棄守回國。
在苗栗有一群客家子弟,因著丘逢甲捎來的一封信而結義,變賣家產、
奉獻所有並誓言抗日。故事圍繞客家三傑秀才吳湯興、練家子徐驤和金廣福
公館的年輕頭家姜紹祖發展,他們各有各的身家背景,家內俱有妻女牽絆,
卻都奮不顧身拿起刀槍,保護祖先辛苦開墾的土地。起初仗著地形熟悉,加
上日軍水土不服感染疾病而略有贏面,但因為雙方人數懸殊,又受困於武器
糧餉的短缺,最終全數於八卦山壯烈成仁。
劇情雖是如此,電影並未拍攝大量戰爭場面,反而多由婦女視角來描寫
這場戰役。宋氏已經失去兩個兒子,但仍把唯一剩餘的兒子姜紹祖奉獻出去;
阿土的母親則苦苦哀求統領別讓兒子參戰,當她看見阿土的屍身,椎心泣血
般的哭號彷彿要把天空撕裂。吳湯興的母親扣著糧草,只盼能從前線喚回兒
子;相較之下妻子賢妹雖然也是日日盼著丈夫安然歸來,卻用私房錢換了糧
草,和其他婦女們一同運到前線去。動盪時局中的情愛更顯珍貴,姜紹祖尚
帶稚氣的妻子滿妹已然大腹便便,希望丈夫能在生產時伴其左右,沒想到 19
歲的紹祖卻死在日本人的牢獄中,從前信誓旦旦的承諾如今看來滿是諷刺。
因著客家婦女對父長的思念,這場戰爭處處充滿了哀愁。山林打鬥的畫
面之後,往往接著豐饒的農村景象。金黃的稻浪中女人們或站或俯,勞動以
求溫飽,每一個舉動都是對平安的深深冀望;或是在河邊藍染,寶藍色布疋
隨水波而舒展有致。
《1895》中的對白幾乎完全使用客語,因此偶爾出現的日文對話特別引
人注意。森鷗外身為日軍軍醫,愛惜生命的仁心不斷提醒他同胞們正在對島
嶼上的人民做出極其殘酷的事情,甚至就像能久親王說的地獄實境。垂危的
士兵拉著他的手,拜託森告訴他的母親他是戰死而不是病死的,這一幕給了
森非常大的打擊。他的日記起初是讚揚寶島風光,到了後期已成為沉默的控
訴。
猶記得講述明治維新的電影《末代皇帝》中,日本武士跪在人來人往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