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4
編者言
前往他方的路上
文
文 / 鐘林盼
今年 4 月《聯合文學》的讀者回饋欄出現了幾則很有意思的留言,不
約而同地先讚賞文學的價值,而後希望書寫能夠領人貼近社會,進而改變
社會。回顧臺灣歷史,在日治時代,賴和、蔣渭水等人就嘗試用文化改造
當時病厭厭的臺灣。一直以來青年社都被歸類為文藝性社團,其實文藝的
力量也比一般想像中來得大,另一方面,只要是青年可能的樣貌,都是青
年社能做的事情。今年恰逢甲午戰爭後一百二十年,短短兩甲子之內,臺
灣就換了三個政權。從去年的洪仲丘案、反媒體壟斷到不久前的太陽花運
動、反核不合作運動,在在告訴我們島嶼上風雨依然飄搖不斷,因此眾青
年們決定提筆記錄,回望且展望,用溫柔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家鄉。
「甲午詠史」以電影回顧過去一百二十年內的風雨悲欣;「關不住的
歌聲」則用一首首溫暖而簡單的歌謠,唱出人們心中百年不變的渴盼。在
時事方面,我們選擇了和校園相關的「成大南榕廣場事件」和吵得沸沸揚
揚的「課綱微調」,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回到附中本身,我們依然站在
歷史的角度,採集每個時代中學子們所記憶的附中,尋找什麼是恆久不變
的,而什麼與日俱新。有過去作為沃土,我們才能向上生長。
這個學年裡,不論是大社會或相較之下的小校園,都接連不斷浮現問
題。校歌中一句「附中青年絕不怕艱難」,在過去六十七年內鼓舞了無數
附中學子,直至今日依舊擁有簡單而堅定的力量。許多問題依然無解,而
生活看似永遠在他方,因此不斷追尋廣漠黑暗中的一點星光。畢竟,我們
都不想成為小時後的自己討厭的大人,對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