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12
西元 1931 年,震驚國際的霧社事件發生後一年,嘉義農林的棒球隊用亮
眼的成績,再次讓世界聽到臺灣的名字。
在島嶼南方,有一支不被看好的球隊—嘉農 KANO。從來沒有贏過一場
比賽,也沒有好的球具、球場,甚至球員們也不把棒球當一回事看待。直到
魔鬼教練近藤著手訓練,才激發出球員們的潛能。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洗刷
多年所受的恥辱,前進日本的甲子園大賽,抱回亞軍的佳績。
同時期的臺灣在日本統治下,進入工業化時代,在各地積極推動水利、
電力等工程。片中不時穿插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和他的工作團隊在稻田間
穿梭的畫面。水源就是農民的血,當水從遠處潺潺流至圳溝,老農用滿是厚
繭粗紋的雙手掬起一掌清涼,不禁激動跪下。當嘉農的球員們贏得全島第一
名,獲得甲子園比賽的入場卷時,高興地沿著隄防奔跑;八田與一乘著小船
在水上,告訴他們替臺灣農民爭口氣!
《KANO》上映後,在全台捲起瘋狂炫風。除了熱血之外,《KANO》還
多了一份歷史的細膩。全片對話大量使用日語,但也不乏客語、閩南語甚至
是原住民語,呈現日本統治下臺灣多樣的文化。又如當時臺灣子弟多飽受歧
視,電影中敢抱怨教練的多為日籍球員,臺籍球員則默默忍受。許多勵志電
影都以國家(民族)意識為基底,《KANO》不同之處在於近藤教練強調每一
個民族都各有優點,日本人擅長攻擊,漢人擅長防守,原住民跑得快。他善
用這些優點,打造出一支傳奇球隊,甚至還讓漢人吳明捷擔任隊長。這些微
小的細節或許不被注意,但都是非常真實的歷史。
【在河左岸】
「原來這就是臺北啊!」望著對岸那座光鮮亮麗的城市,阿樵這麼想。
改編自作家鍾文音同名小說,客家電視劇《在河左岸》是一部家族漂流
史詩,講述在臺灣工業蓬勃發展的三十年中,黃家六口人的悲歡聚散。1950
到 70 年間臺北湧入大量雲嘉移民,他們多居住在中永和至三重一帶。首先
甲
午 獨身北上的爸爸阿川在巧遇高中的初戀女友,天性浪漫的他沒想到竟是奮不
詠
史 顧身了,丟下妻子阿樵和四個子女在河的左岸,和情人在右岸的臺北另築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