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48
04 幾步外的野蠻
如果他願意,他可以活著
文 / 黃玟嵐
鄭南榕的逝世被視為中國國民黨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最後一次嘗試壓制
言論自由的作為,有人將其視為臺灣政治運動的其中一個分水嶺,即便因
為當年媒體的不實渲染,在臺灣仍有許多人深深的誤解著鄭南榕,仍視他為
精神分裂的恐怖份子。然而,若把時間拉回到 1989 年,當年的鄭南榕不過
四十二歲,正值壯年,家中有著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而以他當時累積
的聲望,美好的前途正等著他。如果他不自焚,而是選擇活下來,即使被捕,
也不至於是死刑或無期徒刑;換而言之,只要鄭南榕願意,他可以不死,甚
至可以光榮地走出監獄,在民主化後的臺灣受到人們的尊敬。但他並沒有這
麼做,他選擇燃燒生命,主動走向死亡,只為了向世人吶喊出他心中最崇高
且堅定的信仰:不自由,毋寧死。是這樣的歷史,才喚醒台灣人對自由的追
尋,使臺灣逐漸邁向今日言論開放的社會。曾有人這樣寫道:「而鄭南榕打
破的,不是制度的牢籠,也不是國家機器的一角,而是這個束縛人心的枷鎖。
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訴臺灣人,有些價值遠比生命重要,寧死也不願自己的靈
魂屈服。他宣告了這個威權體制,有人的心靈是你無法去威脅控制。熊熊烈
火代表的是威權體制已被燒出窟窿,國家力量再大也有無法控制的地方。深
化民主,是要把這種價值種下去,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對民主、自由的堅持。
成
大 至於那種反對民主自由,嘲弄為言論自由犧牲的言論,我們對此徹底反對根
南
榕 本就沒錯,而是在捍衛民主自由的價值。」
廣
場 但在解嚴環境下出生的我們,似乎認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是理所當然
事
件 的事。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