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附中青年142__頁面
P. 28
payoff 的起源
《payoff》的出版使當時附青社內的大家很有成就感,也因為這本
刊物吸引了更多人想要加入。而撰稿者除了社內成員,也有一些來自社外
的自由寫手(候鳥寫手),早期的《payoff》在封底前一頁刊有徵集自
由寫手的廣告,這些人便因為 《payoff》第一期的發行而慢慢聚集過來,
一起在《payoff》上寫專欄。
鐘林盼學姊說:「然後對社外來說,學校裡面一些人可能對藝文很有
興趣,但是比較找不到同伴,或找不到一個可以抒發的地方。就那時候校
內的藝文氣息不是很頻繁。我覺得這個東西強勢出現,免費出現在你的生
活中,逼你一定會看到它,你不看它你倒廚餘的時候也會看到它在垃圾桶
裡面。就是讓這些人找到知音吧,可能後來會變成候鳥,或是至少有個安
慰說,原來有另外一群人對這個東西有興趣,然後我不孤單之類的。」
在每一期的編輯會議上,編輯們會討論並定出大專的主題,另外可能
還有變動性較高的中型或小型專題;有些專欄則是固定的,像總是出現在
開頭第一篇的二十四節氣,與通勤歌單等。鐘林盼學姊解釋:「就譬如說
固定的環節,它可能會有幾個要寫的方向,然後我們就會討論說覺得哪一
個會比較適合這一次的,或是可以跟其他的專欄做連結等等。像我們剛不
是說《payoff》就是要寫一些跟附青不一樣的內容嗎,但其實從我們下
幾期的《payoff》開始,就又出現那種……就是文藝程度越來越高,然
後自然而然大家興趣可能就會變低老實講。」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