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附中青年電子書(138)
P. 55

通                      勤                                                    payoff  / issue 138




                                   ,




                        由      慢       到       快



                       文 / 張詩卉










                           一大清早,腦袋晃著的是交通工具規律起伏的節拍,每天皆如此,在這
                       樣等車搭車下車的過程中來到了附中校門前,我們每個人好像從不同地方運
                       輸來的包裹,隨著物流中心的配貨平常的來到附中。即使這樣,在平凡的藍

                       天下仍期待不一樣的今天。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自民國三十八年以來附中人通勤的方式確實有些轉
                       變。

                           你可能很難想像民國三十年代大安區的樣貌,那時的大安區隨處可見一
                       畝畝的農田,而由瑠公圳衍生出來的渠道流注期間。關於瑠公圳的記憶南燕
                       在《附友季刊》第一期中有提到,當時可供游泳的場所極少,學校附近瑠公
                       圳的大水溝就是他和朋友們戲水的好去處。那樣久遠的年代,在新生南路以
                       東一帶還是一片空地,公車班次稀少,路線也很有限,據說當時附中的學生

                       都搭乘由衡陽路駛自三張犁的八路公車,常常一群人在公車站等車,遠遠看
                       見八路公車來了還會興奮地大喊:「八路來了!八路來了!」
                         這台承載過許多附中人回憶的公車後來在民國四十二年被更名為二十路

                       公車,因為這車的名號會讓剛遷台不久的國民政府聯想到共產黨的「八路
                       軍」,而二十路公車從那時到現在也改變了很多次路線,而後來九十七年時
                       又面臨了「信義新幹線」低底盤公車的競爭,也漸漸從附中學生的等車號碼
                       中淡去。






                                                                                                   53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